近日,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等17部门联合发布了《山东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35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方案》),山东省生态环境规划研究院马召坤对《行动方案》进行了解读,具体如下。
一、山东省的气候变化特征
近百年来,全球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。山东省1961至2020年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.3℃/10年,高于全国0.26℃/10年和全球0.15℃/10年的平均气温上升速率。尤其自1990年以来增温显著,2011-2020年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。
随着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,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多发频发的趋势。近20年,山东省高温日数增加48%,暴雨日数增加9%。2007年济南“7.18”暴雨、2014—2017年半岛地区持续干旱、2018年“温比亚”台风等均造成严重影响。预计到本世纪中叶,山东省平均气温仍将以0.3℃/10年的速率上升,高温、干旱、强降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次和强度将进一步增加,台风北上影响山东省的概率明显加大。据统计,2009-2022年,山东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为146.7亿元。同时,气候变化已对我省水资源、陆地生态系统、海洋与海岸带等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严重不利影响,并不断向农业、健康、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、城市人居环境等经济社会系统蔓延渗透。
二、应对气候变化举措
适应和减缓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对策。减缓强调温室气体减排与增汇,适应强调防范和降低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与风险,二者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在当前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同时,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等17部门联合印发《行动方案》,是贯彻落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、强化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举措。对于强化山东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,提高气候风险防范和抵御能力,助力美丽山东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根据《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》,结合山东省实际,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十大重点行动,涉及气象、自然生态、水资源、农业、城市与人居环境、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、敏感二三产业、健康与公共卫生、国土空间、重点区域等十个方面。
(一)气候变化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行动。完善多圈层多领域的气候变化观测网络。提升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水平。提升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能力。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。
(二)自然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。增强森林、湿地、海洋生态系统气候适应能力。强化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重点生态区域保护修复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。
(三)水资源适应气候变化行动。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。加强水生态保护。强化水资源监控能力。
(四)农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。优化农业生产格局。强化农业应变减灾能力。发展气候适应型农业。加强粮食安全保障。
(五)城市与人居环境适应气候变化行动。优化城市功能布局。提升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适应能力。加强城市洪涝防御能力建设与供水保障。
(六)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适应气候变化行动。加强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气候风险管理。完善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技术标准体系。突破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关键适应技术。
(七)敏感二三产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。提高能源行业气候韧性。发展气候适应型旅游业。加强交通运输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。
(八)健康与公共卫生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。开展健康风险评估预警。提高应急医疗救治能力。全面推进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。
(九)国土空间适应气候变化行动。强化国土空间布局引领。强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。强化国土空间协同适应。
(十)重点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。协同提高城市群和都市圈气候适应能力。统筹推进黄河流域山东段高质量发展与气候适应能力。持续提升沿海地区气候安全保障能力。
三、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
依据上述重点行动,《方案》分别提出了2025年、2030年和2035年的行动目标。
到2025年的目标是,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基本确立。适应气候变化的风险预测预警等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形成。通过有效开展自然资源、水资源、农业、能源、交通、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及城市、沿海、沿黄等重点区域的适应气候变化行动。带动气候变化观测网络实现天地空全覆盖,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能力持续增强。通过开展气候变化风险预警,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评估水平进一步提升,气候相关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取得阶段性进展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取得显著进展。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先进适应技术得到应用推广。全社会开始自觉参与适应气候变化行动。
到2030年,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将在2025年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,其中,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完善,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基本形成。气候变化观测预测、影响评估、风险管理体系基本形成,气候相关重大风险防范和灾害防治能力显著提升。各领域和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全面开展,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气候韧性明显增强,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。
到2035年,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到同期国内领先水平。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基本成熟,干旱、暴雨、风暴潮等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。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,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,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。
来源:山东省生态环境厅